任牧、陈文、黄炽威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2004级的学生。2013年,毕业工作几年后,接近而立之年的3人作出了一件让别人大跌眼镜的选择——辞掉年薪十几万元的“正经工作”去卖菜。当然,他们不是摆地摊儿,而是以O2O(Online
To Offline,意为“线上到线下”)模式销售新鲜、方便的半成品菜。
这3个小伙伴都是“**代北京移民”,即留在北京的外地人,父母并不在身边。他们发现,及时吃上可口、安全的晚饭一直是生活中的难题。这样的场景发生过无数次,一个人下班后懒得买菜、做饭,一边坐在路边摊吃着疑似地沟油做的盖浇饭,一边回应着电话那头父母要求孩子要好好吃饭的嘱托。
他们发现这是个普遍现象。在北京,大量年龄在20~35岁之间的白领,收入宽裕却处在和他们类似的境遇,一些人是因为没有做晚饭的条件,另一些人是因为做一餐饭时间成本太高。以北京回龙观社区为例,如果一个白领正常5点30分下班,6点30分到家,这时菜市场通常已经关门,只能选择去超市排队买菜,回家再洗菜、切菜、做饭,一个小时后能吃上饭都是快的。如果在吃上干净、营养的饭菜的基础上,能节省下买菜、做饭的时间,这能干多少自己想干的事啊!
3人想到了半成品菜。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创意,在北京做半成品菜的不止他们一家。任牧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,“青年菜君”不会做成一家作坊式的半成品菜公司,而是一家从事卖菜业务的O2O互联网公司。
在“青年菜君”购买菜品的方式之一是顾客登录网站或在**的公共账号上下订单,第二天到门店提货。在网站上,“青年菜君”将70多种菜品分为凉菜、素菜、荤素菜,肉菜、汤羹类,配上了菜品的分量、产地、图片、价格和特征。不过这些菜品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上架,公司会根据时令调整菜品,每周顾客可选择的菜品约30道,包括大盘鸡、水煮肉片等传统菜品,也有杏鲍菇木耳炒五花肉等创新菜品。一些菜品的介绍格外萌,以**凉面为例,它的介绍是:“吃下冰镇的面条,你看见北极熊了吗?”
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到门店购买,这也是3位创始人格外看重的方式。门店位置的选择,他们经过了仔细的研究。如果把半成品菜放在超市售卖,顾客购买需要耗费同样的时间,如果在写字楼集中的区域售卖半成品菜,则顾客需要拿着菜挤地铁回家,不仅购物体验感差,而且增加菜品变质可能性。*终,他们选择在住宅区集中的地铁口设立门店,这可以让顾客把菜拿回家的时间*短,也可以**地向目标人群做广告。
从菜品本身看,3位创始人在新鲜的基本要求上增加了“美观”,食材都在当天采购,菜品的搭配也是他们一遍又一遍尝试总结出来的。每一份半成品菜都如复制般整齐划一,连葱、姜、蒜等调料的搭配也考虑周到。在他们80平方米的**厨房里,甚至有一块区域专门摆放着烧杯、天平等试验用具。以*简单的青椒土豆丝为例,黄炽威与砧板师傅王雷经过无数次地尝试后发现,1毫米粗、8厘米长的土豆丝比较易熟、不易断、口感好、美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