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20日,美团点评发布了一则招聘公告:招聘南京、上海、北京、成都、厦门、杭州、福州和温州等地区的城市经理。耐人寻味的是,这与媒体公布的美团打车将要扩张运营的七个城市名单相同。
7月,美团获得了南京市交通局授予的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》。紧接着美团打车的APP在8月份*立上线,并且拥有大众点评*页等多个入口。而12月初,美团更是专门成立了出行事业部,对外宣称未来的业务重心将放在到店、到家、旅行和出行这四个板块,显然对网约车市场势在必得。
在美团入局之前,滴滴在中国的网约车市场一直处于不可撼动的**地位。面对业务**自己5年之久的对手,美团在打车业务上线之初就推出了多项政策来吸引司机。与滴滴快车的20%的高额提成相比,美团的提成占比仅为8%,这意味着使用它平台的司机能获得更多的收益。
对于来自跨行业竞争对手的挑战,滴滴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,除了对滴滴司机给予补贴之外,更是将手伸到了外卖这一块。已有多家媒体报道称滴滴内部工作人员透露消息:滴滴开展外卖业务的**个试验点就是南京。若真如此,那这或许就是滴滴对美团发起反击的信号。
滴滴做外卖,并非心血来潮
事实上,即使没有受到来自美团方面的压力,滴滴也未必不会考虑进入外卖行业。2015年,滴滴的年总订单达到了14.3亿,平均每日订单数约为390万,这个数字到了2017年的11月份已经激增至2000万。相关数据显示,滴滴目前已经占据了网约车将近90%的市场,这意味着它的成长空间已经趋于饱和。
与此同时,滴滴打车的生存环境却受到了挑战。一方面,结束了“高补贴”的价格战之后,滴滴屡次爆出拒载乘客、中间加价以及打车难等消息,引发了广大用户的不满。另一方面,自从各地**政策加强了对网约车市场的监管之后,快车产品线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,抑制了滴滴野蛮生长的势头。因此,滴滴一直在危机感中寻找其他的利益增长点。
它先是对行业内的多家约车公司进行了整合,而后继续向其它产业扩张,不断完善自己的产业链。除了对OFO进行了数千万美元的战略投资之外,滴滴还投资了二手车交易平台人人车,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也有所涉足。由此可以看出,滴滴一直都有跨界发展的思路,而进军外卖产业正是它发展新业务的重要一步。
虽然有“后来者居上”的说法,但是滴滴的外卖业务要想在美团、饿了么以及**外卖的夹击中生存下来,仅凭“十几人的团队做一款和美团外卖很相似的产品”简直就是天方夜谭。也许滴滴真的有扩展旗下业务的必要,但是,现在没有充足的准备就进入外卖行业显然不是明智的决定。
来源:3158招商加盟网
作者:苗苗